马丘比丘天文台(Machu Picchu)位于一座高山山脊之上,大约建于1460年,是南美印第安人印加文明的重要象征。但是,在16世纪由于西班牙人的入侵,马丘比丘成为了一座废城。其标志性建筑之一就是“史前石塔”,这是一个带有曲线石墙的特殊造型建筑物。这座古城天文台之所以选择建造在这里,可能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和地质特点。据说马丘比丘背后的山的轮廓,代表着印加人仰望天空的脸,而山的最高峰“瓦纳比丘”代表他的鼻子。印加人认为不该从大地上切削石料,因此从周围寻找分散的石块来建造城市。一些石头建筑连灰泥都没有使用,完全靠精确的切割堆砌来完成,修成的墙上石块间的缝隙还不到1毫米宽。石塔围着一块精心雕刻过的怪石而建。据说,在夏至这一天太阳升起后阳光会穿过一个窗口进入石塔。同时,通过该窗口还可以观测昴宿星团的形状,这被印加人用来决定何时种植马铃薯。由于独特的位置、地理特点和发现时间较晚,马丘比丘成了印加帝国最为人所熟悉的标志。在1983年,马丘比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遗产,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之一。但与此同时,马丘比丘也面临着遭受旅游业破坏的担忧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大规模旅游对遗址带来的损害表示关注。秘鲁当局坚称这不是问题,认为遗址的偏僻会对旅游业形成天然的限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