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阿根廷西北部,有一片地貌像月球表面的土地叫“月亮谷”。这里独特的地理资源,吸引了世界各国在此建立天文台。中国在南美洲建立的第一座卫星激光测距天文台就在这里。
今年10月20日,中国在南美洲合作兴建的第一个卫星激光观测站,在阿根廷西北部的地理名胜“月亮谷”正式运转。日前,本报记者走进天文台,了解了建立天文台背后的故事。
能观测西南半球卫星破旧小楼藏着一流设备
阿根廷西北部的圣胡安、拉里罗哈和圣路易斯三省交界处,被一片银白色和红色的崎岖的山峰与谷地所覆盖。这里几乎没什么植物,除了零星生长在沙丘脚下和岩石中的一些仙人掌和沙棘外,难以再看到绿色,只有一片片雪白的沙漠,和奇形怪状的白色和红色岩石。这不免让人想起月亮表面的风暴。这片土地就是举世闻名的“月亮谷”。
“月亮谷”和其所在省份圣胡安,不仅降水少,而且全年日照时间长达320天左右。这样的地理和气象环境,使这一地区成为天文和外太空观测的理想地点。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,美国、西班牙、法国等国家分别在圣胡安地区,与当地政府和大学合作建立了天文台或天文观测站。
2000年,中国与阿根廷两国政府签订天文研究合作协议。2005年,中国中科院在“月亮谷”以南300多公里的圣胡安大学天文台安装了当今世界一流的我国自行研制的II型光电等高仪和高精度人卫激光测距仪。今年10月20日,该设备正式运转。
日前,当记者来到天文台时,第一眼就被它的外观所迷惑:如此重要的天文台,竟然只是一座破旧的二层灰色小楼。接待记者的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专家刘卫东,看到我吃惊的样子,不慌不忙地说:“别看这儿装潢不怎么样,这里的仪器可是世界一流的,安装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卫星激光探测仪。”据了解,目前全世界有40多个拥有此设备的天文观测站,但在南半球包括上述中阿合作天文台也才只有6个。
天文台极具战略地位工作人员昼夜监测
走进观测站,刘卫东继续向记者介绍着,他说这里的总共面积大约有200平方米。在一楼,记者看到一个用电脑操控的巨大仪器,刘卫东说那是计算设备和激光数据接收装置。走到二楼,一架口径60厘米的激光测距望远镜放在窗口,据说包括辅助仪器在内,它总重有6吨,是用于测定距离地球300到2万公里范围内的人造卫星的运行轨迹,误差仅为5至11毫米。
据介绍,随着近年来人类对外太空研究和探测的进一步发展,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,正在全球寻找最佳空间观测地点。2005年初,美国政府就派出了专家,特意前往圣胡安地区进行考察,并计划在此安装新型的天文望远镜和军事用途的观测仪器,以及军用卫星接收系统。同时,其他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也瞅准了这块宝地,纷纷派出专家进行考察。这一切使圣胡安地区的战略意义显得越来越重大。
刘卫东说,通过圣胡安天文台的这套设备,中国科研人员便可以在南半球和西半球观测我国今后发射的卫星,为卫星的精密定轨提供在中国本土无法测控的宝贵资料。
刘卫东告诉记者,他自从来到观测站后,一直负责设备的调试工作。他说:“从2005年8月仪器运抵这里到仪器正式运行,中方专家和阿方人员都是24小时进行轮班观测。他们获得的大量科研数据,会通过网络传送至设在美国的国际激光测距服务数据处理中心,供全球同行分享。
下一篇::国家天文台南极观测站
最新文章
- 12023年9月重要天象预报
......
- 22021最新直播系统
......
- 32023年8月重要天象预报
......
- 42023年7月重要天象预报
......
- 52023年6月重要天象预报
......